第四届“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在广州开幕
以往的思想史将孔子说成一个完全的人文思想家而努力撇清孔子与象数的关系,帛书《易传》的出土证明这种说法只具有部分的真实性,帛书《易传》中《要》篇载孔子的话说: 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问题在于是不是用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公式去写。在1949年以前,他在自己的著作里已经接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很多观点,在关于汉代历史哲学的那篇文章里最为显著。
这个精神境界,我现在也认为是中国哲学真正的精华,我在著作和文章里也多次这么讲。读研究生的三年时间,我基本上是独立学习。他说冯先生《中国哲学史》的写法还是传统的,不是用很新的方法来写的。第二个态度就是不予理睬,包括在新中国成立前,包括在1949年以后,冯先生由于经常受批判嘛,对于一些人的批判他不理睬。在这一点上,冯先生始终坚持一条正确的道路,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改革开放后冯先生就不能那样做了。没有认真读书,没有积淀,你就发文章,那发表出来的东西能是什么呢?他举的这些例子都非常生动,对我们教育很大,我到现在一直都还记着。他总结说,中国哲学价值观主要围绕义利、理欲与德力等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又可归结为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点。[15]《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268页。这就是说,墨家所说的仁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利益。与情感相联系的理性,我称之为情感理性,它标明中国哲学价值理性与西方哲学的区别。
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实用价值即功用价值。内在价值不是由需要来说明的,是以自身来说明的。
这些文章从当代的问题意识出发,对中国哲学价值观做了深刻分析,阐述了中国哲学价值观的特点。[5]《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1页。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西方有人提出内在价值的概念,不同于以满足需要为定义的价值观,则是值得重视的。[14]《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209页。
[20]《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434页。物质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精神需要则是人所特有的。这就从一个更广的视野提供了认识价值观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空间。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做出了许多贡献,价值观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
三 由此出发,张先生层层分析,将人的价值的意义充分展示出来。就此而论,生命之物与人同有内在价值,因为人也是生命之物。
但他认为,绝不能将价值仅仅限于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种含义,价值应具有更深层的含义,于是提出内在价值的学说。精神价值,体现为真、善、美的价值。
但他提出内在价值不同于外在价值,却是一个贡献。[3] 人的需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需要,一类是精神需要。但中国哲学有关价值方面的范畴概念,与西方哲学不尽相同。首先,他指出人的价值又有不同层面的意义。我认为,贵或良贵确实能说明价值的意义,如果再进一步追问,贵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及其在社会与自然界的地位及作用,与此相联系的许多范畴概念都能表示人的内在价值。一种最流行的观点是,价值的意义就在于需要的满足[1]。
蔡元培先生将其说成是一个手指头的问题,有些学者(如劳思光先生)将其比喻为显微镜,认为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哲学。近几年来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中国哲学的理性观念可以称为‘实用理性,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这正是他不满足于以人的需要来界定价值的原因所在。当然,分析(张先生称之为解析)作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并不是研究工作的全部,分析是为了综合,即更确切地了解中国哲学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就中国哲学而言,古代哲学家区分了这两种需要及其价值,而以精神需要及其价值为更高,特别是儒家,高扬了精神生活的价值[5]。他明确指出,中国哲学的道德理性其中又包括道德情感即好善恶恶的情感。
张先生承认这是价值的一个重要含义甚至基本含义。个人具有独立人格,有人格尊严,这是中国哲学关于人的价值的重要内容,为许多哲学家所重视。就内在价值而言,首先是人的价值。这种看法混淆了内在价值与功用价值的不同层次的意义,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功利为标准衡量价值,实际上抹杀了内在价值。
张先生明确地指出,中国哲学不仅讲群体价值,而且讲个人价值,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价值是由个人价值实现的,个人虽然是群体中的一员,却又有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儒家虽然讲爱有差等,但那是就内在价值的差异性而言,并不否定其共同性。
前者是能满足人的一定的需要即功用价值,后者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优异特性即内在价值。[6] 所谓优异特性,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性质或属性,优异是一种评价,也就是价值,它不是外在的,而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这就是内在价值。
将价值界定为满足人的需要,这本来是西方哲学价值观的根本观点,且有广泛的影响。根据他在后面的分析看,他并不主张人类中心论。
事实上,前辈学者普遍使用了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哲学,并取得了成就,而张先生则运用得特别成功。文章认为,中国哲学肯定人具有独特优异的内在价值,弘扬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以道德自觉为核心的中国实践理性,这些研究性的判断和结论,是张岱年先生对中国哲学价值观研究的主要贡献。这正是张先生所要做的。[15] 我认为,这个看法与张先生的内在价值的学说是一致的,完全符合中国哲学的特点。
[17]《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265页。二是指个人的人格尊严即自我价值
前者是能满足人的一定的需要即功用价值,后者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优异特性即内在价值。这就是说,墨家所说的仁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利益。
很多研究价值哲学的人都采用这种观点,认为这是价值的唯一定义。对价值概念的分析就是如此。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